3Q中文网 > 铁血神州 > 第六十一章 新营

第六十一章 新营

3Q中文网 www.3qzone.in,最快更新铁血神州 !

    编完老兵,继续编新兵。

    只听李星汉继续道:“马铁松,上前两步!”

    “马铁松,到!”

    “本百户命你暂领总旗一职,统精武旗,旗下暂编八个小旗!”

    “谢百户大人!”

    “周博远,上前两步!”

    “周博远,到!”

    重伤初愈的周博远,浑身的绷带未去,却军容异常严整标准,大踏步上前举手行礼,动作干净利落,丝毫看不出伤情。但这一举手却扯动了后背的伤口,痛得他猛然一个哆嗦,脸上却没有丝毫流露出来。

    李星汉用赞赏的眼神看着他,略微一停顿这才高声道:“本百户命你暂领总旗一职,统武威旗,旗下暂编八个小旗!”

    “谢百户大人!”

    周博远单膝要跪,却被李星汉伸手扶住了,沉声道:“你的伤未愈,想要跪这一跪,等伤好之后不迟!”

    “是,大人!”

    在之前那一战当中,除了李星汉之外,当属周博远杀敌最多。杀入敌群当中虽然鲁莽,却激励了士气斗志,格外英勇。李星汉直接将他拔到了总旗的位置上,也无人心有不服。

    马铁松和周博远这个两个总旗人多,却全部都是新兵。李星汉打破了常规,把一百六十名新兵编成两个总旗,也是无可奈何之举,只因为实在没有堪用之人。

    而且自己一个百户的麾下,本来只应有两个总旗。现在编成四个总旗已经是超额超编,将来少不得还要在丁宝庆和方克俭面前打官司,或许才能力争四个总旗的实署委任。

    如果不能实署委任,那也还有办法,就是将超额之兵统统编成家丁营。成了自己的私兵不占编制,反正也不指望朝廷给粮饷,这就合情合理了。

    当然不是实在没办法,李星汉不准备走这一步。只因为他对私兵家丁制实在是不感冒,当下绝大多数的将官都克扣正兵、战兵的粮饷,用来养活自己的私兵家丁。在李星汉眼里,这纯属贪墨!

    编完四个总旗,李星汉目光一扫,跟着又道:“左玉魁、唐克敌,上前两步!”

    “左玉魁,到!”

    “唐克敌,到!”

    “本百户命你二人,暂以小旗身份,分别担任马铁松和周博远的副手,一力操练新兵!尤其是周博远重伤未愈的情况下,更是要担当起重任!”

    “是,百户大人!请大人放心,我等二人定不负大人所望!”

    除了这四个总旗和他们的副手之外,李星汉还点了二十一个小旗的职衔。这些小旗官大多都是像刘胜、陈耀祖、冯青山这样的老兵,由他们带领一百六十名新兵操练,成长的速度无疑会更快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几名格外出色的新兵,入营刚刚三天也获得了暂领一小旗的殊荣,其中就包括周挺这小子。没办法,这小子年纪虽小,这才几天时间就已经打遍一干新兵无敌手,无论是晨跑还是军姿队列操练,尽皆是最出色的那个,让他带领一个新兵小旗,没有人不服气。

    除周挺之外,黄成器、何大方、卫关、金世通、严胜甲,这五名新兵也同样暂领一小旗。这五人要么武艺胆识过人,要么识文断字有一技之长,才能在精挑细选的一百六十新兵当中脱颖而出。

    这就是李星汉真正认命的第一批军官。按大明的官制,总旗是七品武官,小旗是从七品。但眼下在李星汉的营中,无论总旗还是小旗,都只是暂时委任,正式的实署委任还需要报上去层层批核才能作数。

    李星汉希望自己手下的这些兵,个个都能成为上好的种子,个个都是栋梁之才。但这当然是不现实的,相对于这些有资格有能力成为军官的一小撮人才,其余大多数士卒只能做好一个士兵而已,或许打仗的时候唯命是从、勇猛无畏,但要他们领兵,这实在是勉为其难了。

    李星汉当然也没有忘了这平凡的大多数,在大明现有的武官体制之外,根据后世的经验,他又独创了完全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体制。

    这就是士官制!

    士官不是官,却是最优秀的士兵!他们是普通士兵的表率、是一支军队中的骨干。他们或许没有指挥打仗的能力,却是一支强大军队的精华和凝聚力所在!

    只有上过战场、经历过铁和血洗礼、有经验的士卒才能担任士官,他们是军官最得力的左膀右臂。在李星汉的营中,无论是地位还是薪饷待遇,士官都比普通士兵高出一截。

    由低到高,士官等阶分为初级、中级、高级和特级士官;而在士官之上,还有更高阶的军士长。

    由低到高,军士长的等阶也同样分为初级、中级、高级和特级。

    初级士官的月饷为一两四钱,在红色的鸳鸯战袄胸口绣一条白杠做标示;中级士官月饷为一两八钱,在战袄胸口绣两条白杠。如此类推,特级士官的月饷达到了二两六钱。

    而初级军士长则在胸口绣一条银线以标示,其月饷更是达到三两,和一名堂堂县令的俸禄看齐。只是一名军士长的月饷,就已经足够一大家子人过上富足生活!

    虽然不是军官,但饷银却不比军官低多少。正是利用这种层次分明、行之有效的晋升体系,李星汉在激励人人闻战则喜、争先杀敌的同时,更要把自己麾下的所有将士,凝聚成一个无坚不摧、所向披靡的钢铁拳头。

    上次一战之后,五十多名将士勇猛敢战、面对强敌毫无惧色,几乎人人都立下了战功。而正是因为如此,除去已经升为军官的一部分,剩下三十多人全部晋升为士官。

    这三十多名士官当中,大部分都是初级士官,只有杀鞑子最多的七人,直接晋升为中级士官。从今往后,他们的饷银提高到了一两八钱,和堂堂小旗军官一样高!

    李星汉亲手为这三十多名士官换上绣着一条杠或两条杠的崭新战袄,着实让一百六十新兵们好生羡慕,恨不得立刻跃马提枪,杀鞑子立战功,也能穿上这一身与众不同的战袄。

    看着这些只比他们早投军两个月的“前辈”,人人脸上洋溢着骄傲和得意,让新兵们在今后的训练当中,更是平添无穷动力。

    正是凭借这层出不穷的方法手段,李星汉在极短时间内就练成了一支旁人想都不敢想的敢战之兵。这二百一十多人的小小队伍,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,都还没有真正完成全部训练,但已经是人人为之侧目的强军。

    到目前为止,入营两个月的“老兵”们,步兵还在操练三人一组的阵型战法,这套最简单的战术,用来守城尚可,但想要和鞑子野战,无疑是自寻死路。

    而还在草创期的骑兵,仍然还在操练基本骑术,之后还要操练在马背上运用弩和铳,以及近战的刀枪等等;最后才是练习骑兵的战阵队形,以及游骑尖兵的侦查、追踪、野外生存等等战术。

    操练骑兵远比步兵复杂许多倍,就算是将操练内容一再压缩,至少还需要三五个月才勉强能上阵。至于说能和鞑靼正面抗衡的精锐骑兵,那还是个遥远的梦想。而实现这个梦想的关键,就是必须尽快打造出远胜于鞑靼精骑的精甲利器!

    比如说新式铁臂弩、比如说燧发铳,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,再配合上所向披靡的精甲利器,才是真正的无敌之师。

    自从张家父子随李星汉来到三十二边墩,日以继夜试制燧发枪已经两个月时间,失败了十数次、反反复复推倒从来,直到今天,才终于迎来了收获!

    ;